在重庆北部的会展新城,进行一场艺术与科技的对撞……

重庆悦来美术馆俯视图。图片:致谢悦来美术馆

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俯视图。图片:致谢悦来美术馆
展览主题“临界"是对“跨界"一词提出的挑战。如今,艺术与科技尚存明确的界限,二者因为思维方式差异而被认为是感性与理性的两个极端。但展览中的作品并非依赖尖端科学技术,使作品面貌完全新媒体化,而是在艺术与科技之间寻找一个类似平行空间的中间地带,不跨界而临界——科技并不改造艺术,艺术也不意在干预科技。无论是王鲁炎一系列以锯齿作为表现元素的绘画,还是缪晓春颇具未来感的三维电脑动画,根源性的思考还是以艺术的方式表达对科技的理解,以及对人类生存等更广泛层面的追问。

重庆悦来美术馆入口处。图片:致谢悦来美术馆
实际上,在悦来新城的整体规划中,艺术一直是重要的一环。在其会展城的全产业链中,艺术是上游产业端的核心组成部分。去年11月,四川美术学院国际设计学院正式签约落户悦来,而艺术基金、画廊、艺术家驻留地、工作室等多样的机构也在筹建构建之中。在“文化悦来"的整体构想上,多样的艺术生态将和与会展直接相关的设计产业建立紧密直接的联系。

重庆悦来美术馆夜景。图片:致谢悦来美术馆

熊寄然(重庆悦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俞可(著名策展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段成刚(重庆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菊梦(重庆悦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图片:致谢悦来美术馆
但为何还要坚持把美术馆建起来?王菊梦认为:“我们整个会展产业链也可以看成是广义展览层面的形态,它与美术馆、与艺术都息息相关,这又是我们自然应该去做的事。我们旗下文旅公司是多元进行的,在美术馆的初创期能够帮助其达成一定程度上的资金平衡,之后等美术馆寻得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它也会产生新的效应与平衡。"

熊雪(重庆市政府副市长,重庆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右一)参观悦来美术馆“临界"艺术展。图片:致谢悦来美术馆

著名策展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俞可

悦来美术馆“临界"展览现场,刘建华作品。图片:致谢悦来美术馆

刘建华,《2012年末》,522 x 252 x 3 cm,瓷,2011-2017。图片:致谢悦来美术馆

刘建华,《方》,尺寸可变,瓷、钢,2012-2014。图片:致谢悦来美术馆

徐震®,《进化-唐代彩绘仕女俑、芳族尼吉尔面具》,矿物复合材料、矿物颜料、不锈钢、木头,150x 60 x 55 cm,2016。图片:致谢悦来美术馆

徐震®,《纳克索斯岛斯芬克斯、沉睡的缪斯》,矿物复合材料、矿物颜料、不锈钢、大理石,220x 150 x 57 cm,2017。图片:致谢悦来美术馆

徐震®,《永生-红陶彩绘天王俑、沉睡的缪斯》,铜、矿物复合材料、矿物质颜料、钢,252x 125×77 cm,2016。图片:致谢悦来美术馆
我们去年是根据具体的环境去做,今年不一样。实际上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是不是可以为一个空间,为一个城市的历史去发散一些纵向的想象。这个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困难,因为它牵涉到很多方面,而且我对这些艺术家的作品还是非常有信心的,现有的作品未必就不能适应这个环境,去年的一些作品在参加完公共艺术展之后就放在国际博览中心周围的公共空间中继续展示,而它们已经和这里的环境融合在一起,所以作品好的话其实就不需要担心。

悦来美术馆“临界"展览现场,王鲁炎作品。图片:致谢悦来美术馆
对我来说,我肯定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去影响整个生态,但能不能影响可能需要时间来验证。至于西南地区的艺术生态,说实话肯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为现在社会前进的步伐太快,艺术家、艺术生态的构建者、艺术学院是不是在今天能够如人们的期望那样行进,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回头看,就会发现上世纪80年代那段短暂的辉煌期并没有延续到今天,所以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还很多。

悦来美术馆“临界"展览现场,隋建国的《云中花园》系列作品

悦来美术馆“临界"展览现场,汪建伟作品。图片:致谢悦来美术馆

汪建伟,《生生万物》系列之《看起来像浪的动物No.1》,288 x 192 x 151 cm,综合媒介—木材、铁、喷漆,2017。图片:致谢悦来美术馆

汪建伟,《寒武纪No.6》,260 x 169 x 175 cm(第1部分242 x 158 x 144 cm;第2部分260x 169 x 31 cm),综合媒介-不锈钢、大理石,2018。图片:致谢悦来美术馆

悦来美术馆“临界"展览现场,汪建伟作品(左:《一个结果NO.2》,255 x 200 cm,布面丙烯、油画,2018 ;右:《一个结果NO.1》,267.5 x 200 cm,布面丙烯、油画,2017)。图片:致谢悦来美术馆
对,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短暂的。我觉得一个历史事件也好、文化生态也好,总是会有高峰和低谷的。你看现在中国整体不能说做的非常好,重庆就更谈不上了,虽然体量不算小、专业的从业者也有,但是能真正构建起自己的体系,找到值得“炫耀"的点并不多。所以这次的开馆展也好,未来的更多展览也好,我希望我们能够慢慢把自己的影响力传播出去。

悦来美术馆“临界"展览现场,缪晓春作品。图片:致谢悦来美术馆
有部分艺术家告诉我他们比较意外,因为没有想到自己的作品在悦来美术馆会以这种形式呈现,觉得最终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这可能证明了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对这个城市和这些空间有稍微多一些的理解,因为我身在其中。
临界丨悦来美术馆艺术展
下一篇 艺术界 文章
“依然野生而边缘?"artnet对话中国16家独立出版机构
Proc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