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盗窃案隐藏着危险、阴谋和狡猾的元素,并给人带来一种自然而然的神秘感。这些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非法“壮举",已经为一些高度娱乐化的电影提供了故事脚本,比如《偷天陷阱》(Entrapment),还有波士顿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博物馆(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至今仍未破解的抢劫案,一位像杂技演员一样的法国艺术品窃贼,以及所谓的“蜘蛛侠"维杰兰·托米奇(Vjeran Tomic)等人和事件,都让人以为窃贼真的能在激光安保系统中像猫一样翩翩起舞——现实中,艺术品盗窃犯却往往笨拙得多。无论是小偷计划不严谨,还是安全措施不严谨,以下是我们收集的一些最经典的“未得逞艺术品盗窃案"。 盗贼试图调包达利作品但失败
萨尔瓦多·达利的私人代表尼科·伊佩里法诺斯(Nico Yperifanos)向里克斯岛监狱(Rikers Island prison)展示了这位艺术家的原作《Christ on the Cross》。教区委员安娜·克劳斯(Anna Kross)接受了这件作品。图片:Leonard Detrick/NY Daily News Archive via Getty Images
一家博物馆通常由于会因被盗而蒙羞,但如果被盗两次,并且盗贼们在30多年后还收藏着价值5000万美元的梵高原作就是种耻辱了。开罗的默罕默德·马哈茂德·哈利勒博物馆(Mohamed Mahmoud Khalil Museum)拥有中东地区在欧洲19-20世纪艺术品门类中最优秀的收藏,以印象派杰作而出名,但该博物馆似乎缺乏安全设施。作品《Vase With Flowers》(约1887年)通常又被称为《罂粟花》,于1978年第一次从博物馆被偷走,几年后才在科威特被找回。但这幅小小的、一英尺见方的油画在2010年再次被盗。还有一次哭笑不得的闹剧:当局在错误地宣布这幅画已在开罗机场被找到之后不久,又收回了声明。对于盗匪来说,这次行动很容易:在犯罪时,博物馆的43个安全摄像头中只有7个是正常工作的。小偷们甚至在将作品剪下来的时候把旁边的一个沙发拉过来垫脚。尽管当天只有10名游客进入博物馆,但偷盗者和艺术品的下落至今仍不为人知。 受到《十一罗汉》的启发
《美国动物》(American Animals)截图(2018)
犯罪电影往往取材于真实生活中的犯罪案件。一个真实事件正是2018年电影《美国动物》(American Animals)的原型:2004年,四名肯塔基州的学生怀揣着伟大的梦想,试图从他们的大学图书馆里盗走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珍本书籍,其中包括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第一版,以及博物学家约翰·詹姆斯·奥杜邦(John James Audubon)的素描和草稿图。这些学生说,他们痴迷地观看了《十一罗汉》(Ocean's 11)等抢劫电影后,希望通过地下方式来销售这些书。不过,他们最终却进了监狱。学生们不成熟的计划包括在白天参观特兰西瓦尼亚大学(Transylvania University)的珍藏版图书时,想办法迷惑图书管理员,然后把他们的“战利品"推到一辆等候着的汽车上。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这个盗窃小组以穿着厚西装、留着假胡子的老人形象再一次出现在了图书馆。可等到了图书馆才发现,那天有不止有一个图书管理员在工作,于是男孩们便取消了当天的计划。不久,他们又试了一次,但这次没穿戏服就回来了。其中一名学生用麻醉枪击中了图书管理员,但图书管理员并没有像他们计划的那样失去知觉,而是痛苦地尖叫起来。小偷也低估了书的重量,当他们从一扇公共门逃走的时候,因为太重而不得不扔掉许多书。这些学生的犯罪时间恰恰在期末考试期间,但令人震惊的是,他们好几个星期都没有被捕,甚至驱车北上,前往纽约佳士得,希望能拿到这些赃物的真品证明。但一个数字技术上的失误让事件败露了:其中一名学生用他们在图书馆偷书时相同的邮件账户做了佳士得拍卖行的预约。不久,联邦调查局破门而入。四名盗窃人员拒绝互相作证,最终都被判了同样的7年徒刑。 见义勇为的学生们
Galerie d 'Orsay的共同所有人莎莉·赫什伯格(Sallie Hirshberg)手持一幅涉嫌被盗窃的画作,波士顿大学学生克里斯·萨维诺(Chris Savino,最左边)、麦肯齐·汤普森(Mackenzie Thompson,左二)和杰西·多伊(Jesse Doe,最右边)阻止了这幅画被盗窃的过程。图片:Jonathan Wiggs/The Boston Globe via Getty Images
大学生们参加完超级碗庆祝活动后还能顺便制止一场抢劫:2017年2月午夜时分,波士顿大学的三名学生在见证了爱国者队(Patriots)赢得超级碗冠军后走回校园时,发现一名可疑男子从Galerie d'Orsay破碎的玻璃门里走出来,手里拿着后来被证明失窃的艺术品。三名学生——克里斯·萨维诺(Chris Savino)、杰西·多伊(Jesse Doe)和麦肯齐·汤普森(Mackenzie Thompson)——感觉那名男子有些不对劲,于是开始沿着街道追赶小偷,在警察赶到前抢回了作品。小偷是29岁的乔丹·拉塞尔·利什曼(Jordan Russell Leishman),他品味高雅,选择了米罗(Miro)和夏加尔(Chagall)的蚀版画,但也错过了一些重量级人物的作品,包括毕加索(Picasso)和伦勃朗(Rembrandt)的作品。 博物馆的安保松懈得令人发指
2012年,罗马尼亚窃贼拉杜·多加鲁(Radu Dogaru)在鹿特丹艺术博物馆(Kunsthal museum)策划了一场耗资2400万美元的盗窃案。他在90秒内从墙上摘下毕加索、莫奈和高更的作品。这起几乎就成功了的盗窃案价值超过2亿欧元。这个精明的罪犯声称自己是“博物馆放松安全措施的受害者",并试图起诉博物馆。他在法庭听证会上表示:“我无法想象一家博物馆会在如此缺乏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展出如此珍贵的作品。"被捕后,多格鲁的母亲声称将把被盗的七件作品放在烤箱里烧掉,但最终没有这么做。最终有四人被判有罪,多格鲁是罪魁祸首。2018年,比利时的一个戏剧团体以恶作剧的形式对这一事件进行了重演:作为宣传噱头的一部分,他们上演了一出大戏——寻找当时被偷走的作品之一,价值近80万美元的毕加索作品《Tete d 'Arlequin》,当然,剧中使用的是赝品。小偷:我只是想给个教训
2003年,一名小偷从曼彻斯特的Whitworth艺术博物馆偷走了梵高、毕加索和高更的作品,据说是为了揭露其糟糕的安全管理。图片:Phil Noble, PA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2003年,毕加索、梵高和高更的三幅作品从曼彻斯特大学(Manchester University)的Whitworth艺术博物馆被抢走。当晚下着大雨,但小偷并没有被恶劣的天气吓倒,反而受到了鼓舞,撬开博物馆后面的铁门后偷走了这三件作品——但并没有触发警报系统,也没有被视频监控记录下来。当天凌晨2点,警方接到一个神秘的电话,说这些作品在附近一个破旧的公共厕所里被“发现"。当警察赶到时,他们不仅发现这三幅画被卷在一个纸筒里,而且还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们无意偷走这些画,只是为了告诉你们博物馆的安保情况有多糟糕。"这些作品受到天气影响遭到轻微损坏,很快就被送回了博物馆。文丨Katie White译丨Yi Cao